重点学科

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学科建设>>重点学科
河北省重点学科——中医诊断学学科
发布日期:【2016-03-04】  点击数:【

学科组建于1958年,2000年获得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2年被评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,2003年获得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。目前本学科人员构成学历层次较高,研究方向明确,学科积淀深厚,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一定实力。2014年被批准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、校级协同创新中心、省级重点学科。

一、基本情况

5年,本学科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,优化教学梯队。目前本学科共有19人,其中教授11人,年龄36-452人,46-556人,56-603人;副教授4人,年龄均在36-45岁;具有博士学位13人,硕士学位5人。本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,硕士研究生131名。发表论文453篇,其中学术期刊388篇,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226篇,SCIEIISTP收录27篇。2011年本学科被科学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《中医诊断学》遴选为主编单位,并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《医学实验教程》主编单位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《中医学类专业医学实验教程》主编单位、清华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《中医诊断学》副主编单位,参编全国“十二五”行业教材《中医诊断学》、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《中医诊断学技能实训》等,共主编教材6部、副主编教材6部,参编教材和教学用书8部;出版学术著作10部。5年承担科研经费952万,主要包括教育部、科技部等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经费199万,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经费424万,河北省省厅级等地方政府经费311万,国家级课题经费占总经费的65.4%。本学科人员目前承担科研项目总计93项,经费615万,其中教育部、科技部等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、国家自然基金9项,国家级课题经费555万,占总拥有经费的90%。所完成教学科研项目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,其中一等奖1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6项。

二、科学研究

 

本学科科研方向明确。“诊法”和“证候”为本学科的核心研究,研究特色是“两结合一利用”,即:中医与西医结合,基础与临床结合;从河间学派学术思想入手,对“玄府学说”理论进行传承与创新;从诊法入手,探讨诊法客观化的方法与途径;从病证入手,探究中医病证辨治规范以及医学生物特征辨识规律。在已有学科建设发展方向上,整合科研思路,把握前沿热点研究方向,形成了玄府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、中医证候基础研究、中医诊法客观化研究等具有学科特色、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。

三、教学工作

本学科教学与科研并重。在科研实力突飞猛进的同时,教学建设也得到足够的重视。近5年紧紧围绕“新世纪多媒体医学生临床技能综合训练模拟实验”、“智能化《中医诊断学》题库微机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”、“ 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学术继承与创新性研究”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,从培养目标、教学模式、课程建设、网络教学、实验教学、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。并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1奖,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。

《中医诊断学》自2002年被评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,一直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、以科研促教学的观念,课程教案、讲稿中均及时纳入新成果、新方法,积极进行教学改革,促使学科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升。在学科全体成员的团结努力下,2010年至今,本学科教学团队一直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。

四、人才培养

作为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目前国内同类学科中仅有的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(中医诊断学二级学科)之一,目前本学科共有研究生导师10人,近五年招生博士研究生9人,硕士研究生77人,授予博士学位9人,硕士学位53人。本学科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《中医杂志》、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》、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》等期刊优秀论文30余篇。所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2013年获得河北省大学生“挑战杯”二等奖1项,和“挑战杯” 2011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。

另外,本学科设有玄府理论研究室、诊法研究室、证候研究室,凭借河北中医学院的教学、科研平台,本学科有着长足发展的建设条件,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。

版权所有:河北中医学院    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  邮政编码:050200